我总算认怂了要考公务员危机时的抗危险战略和你想的不一样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时间:2020-04-03 01:09:56  阅读:8044+ 作者:责任编辑NO。谢兰花0258

编者按: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“璃语职美人”(ID:crystal_words),作者:赵晓璃,36氪经授权发布。

有人说,这个2020年真的挺离谱的。

先是新冠肺炎当头一棒,让国人宅家度过了一个超长的假期;

眼看解放在即,全球却沦陷了,而且越来越严重。

这次疫情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无疑是一次“黑天鹅事件”:稀有、冲击性强、事后可解释(事前不可预测)。

无法预测,自然无法避免。

这段时间以来,很多创业者面临生死考验、打工者更是面临“被失业”危机。

这样一个时间段,有一种言论悄然弥漫开来,那就是——

  • “还是体制内好啊!”

果真?

今天这篇文章,源自一则真实的咨询案例,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,隐去了当事人隐私并将故事进行文学加工与创作,旨在告诉你——

危机时刻,职场的抗风险策略和你想的其实不一样,绝不是考进体制如此简单!

01“疫情面前,我认怂了”

前几天,我从朋友阿梅(化名)那里听说了这么一件事。

原来,阿梅的邻居李婶最近逢人就说,自己今年读大四的儿子总算“开窍”了,已经和老两口拍胸脯说要考公务员了。

李婶的老公在事业单位上班,一直以来,老两口一直希望儿子能够“学而优则仕”,想让儿子考个公务员,再不济当老师也可以。

客观来说,李婶的儿子在校成绩也还不错,并且也入了党。

  • 可这小子一直不想听从父母意愿,这不之前一直和父母闹着说,公务员教师什么的虽然稳定,但每天按部就班,工资待遇不高,实在太没意思了!

老两口不停地劝儿子,体制内旱涝保收,虽说待遇一般按部就班,但只要不犯大错,能安稳一辈子是没问题的啊。

可这小子丝毫不为所动,坚定地说,自己毕业了要去大城市打拼,赚够了钱自己回来当老板,这把李婶家的老公气得不行,父子关系一度非常紧张。

谁想到,一场疫情对改善李婶的家庭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这不,李婶儿子有个特别崇拜的师兄在一家不错的企业上班,这位师兄不久前和李婶儿子吐槽说,整个行业下滑的厉害,他们所在的公司不知道能不能熬过去,现在大家都挺忐忑的,不知道何时才能好转......

李婶儿子听了师兄的吐槽,突然意识到一点,那就是——

  • 在不确定的风险面前,体制内才是安全的,才可以过上高枕无忧的生活......

李婶说,这孩子这会总算“认怂”了!

听完阿梅的讲述,我的内心五味杂陈。

表面上看,这个逻辑(风险面前,体制内才安全)似乎没问题,但从我经手的咨询案例来看,这里面却藏着巨大的职业隐患!

02为了生存,真的要妥协?

我想起了一起咨询案例,为叙述方便,姑且称之为“小陈”好了。

还记得小陈前来咨询的时候,正好坐在我的对面:当时他穿着一身简单的黑白运动服,戴着黑框眼镜,整张脸洋溢着青春气息,显得干净又帅气。

  • 那个时候的小陈刚刚辞去上一份销售工作,和李婶家情况如出一辙,小陈的父母苦口婆心劝说他考体制,理由和李婶两口子劝说儿子的基本一致,这让小陈很是烦躁,但由于自己上一份工作确实没有做好,自信心受挫,他也开始有些动摇了......

就在他寝食难安、茫然无措的时候,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我的文章,便联系到我们这边,预约了我的一次面询。

当我看到小陈的时候,隐约觉得,他的问题可能没有表面上这么简单。

  • 我:“你真的打算考体制吗?”

  • 小陈支支吾吾。

  • 我:“你确定考体制真的能如你所愿吗?”

  • 小陈抬起脸来说:“晓璃老师,你这样的一个问题戳到我了,我就是不确定,所以才来向你求助”。

我告诉小陈,很多人在职场中都会有这样的经历:

一开始你觉得A是你想要的工作,于是努力追逐,可一旦到手之后,却发现B才是自己想要的;好不容易得到了B,却忽然发现好像C才是更对自己最合适的......

于是折腾了一年又一年。

极少数人是幸运儿,他们通过一两年的摸索和试错找到了自己的定位;

绝大多数人就没有这样的运气了,等他们折腾到30岁甚至35岁以上,都没有搞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,除了迷茫还是迷茫。

为何会是这样呢?

在我们身上,其实存在这样一个“开关”,只要按下去,相应的行为就会自动展现:

  • 比如,当你的工作并没有开启你这个“开关”时,你总是被动应对甚至感到心力交瘁;

  • 但如果你的工作能够开启你这个“开关”,你所呈现出来的努力和能力更像是一种自动自发的行为,而这样的工作状态,无疑是最理想的。

也许你会问,真有这样的“开关”吗?

03你的才干就是“开关”

盖洛普公司经过30多年的研究,访谈了200万名对象,发现了这种开关并将之定义为“才干”,即:

  • 一种“贯穿始终、并能产生效益的思维、感觉和行为模式”。

划重点:贯穿始终。

也就是说,在你的身上存在一样特殊的东西,让你对工作或生活的某个刺激感到兴奋,但对于其他刺激却无动于衷;一个人想要真正做好一份工作,必须要匹配自己“贯穿始终”的思维、感觉和行为模式。

举个例子来说。

现实中存在这样一类人:他们天生就喜欢“搞事情”,喜欢发起组织一些活动,并且擅长指挥,会用目标等导向统一众人的思想,对于把自己观点强加于人这一点并无任何不适;

与此同时,还存在这样一类人:别说把观点强加于人了,他们不想说服他人,也不想被人说服,更喜欢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,漫无边际地思考......

如果从才干的角度来说,前者是“统率”,后者是“思维”。

  • 如果一个人具备“统率”才干,再加上超强的行动力,就很可能具备销售的潜力和天赋;

  • 而如果一个人具备的是“思维”才干,加上责任心较强,可以重点考虑学术研究等领域,并不具备销售的潜力或天赋。

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,如果你让一个具备“统率”才干外加行动力强的人做销售,就很容易出单;而如果你自身是“思维”才干外加责任心强,从事销售岗位注定困难重重。

  • 如果具备“思维”才干的人不曾意识到这一点,一开始选择了销售行业(入错行),在受到挫败之后,必然会对这种不确定的工作性质感到疲惫,这样一个时间段,他很可能产生“稳定”的伪诉求;

  • 如果TA把自己“追求稳定”的伪诉求当真,假使真的成为了一名公务员,如果很不幸,他从事的又是行政事务类岗位,可想而知,他的“思维”才干依然得不到发挥,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,在做了一段时间之后,他又会陷入新的焦虑和迷茫......

——这就是我对来访者小陈的处境和状况进行的大概分析。

在给小陈做了系统的分析和咨询之后,按照小陈的话说,他突然有一种“茅塞顿开”之感:他终于明白自己在上一份销售工作中倍感挫折的真正原因所在了;而他对于下一步要不要考公务员,也有了更加清晰的判断标准和认知。

04为什么工作没有干劲?

行文至此,不知你能否有些发现和体会?

事实上,从我经手的大部分咨询案例来看,很多人频繁跳槽依然没有干劲,不是他们拖延,也不是懒惰,更不是他们不想好,真正的根源是,由于对自我的才干缺乏认知和了解,他们根本不知道要去寻找发挥“才干”的工作。

这样一个时间段,他们很容易被“伪诉求”所迷惑,比如误认为自己应该是追求稳定的,于是做出错误决策,等“伪诉求”被满足之后,内心的真正诉求会再次跳出来,重新干扰他们的工作与生活。

这才是很多人在职业中总是陷入周期性迷茫和痛苦的重要根源所在!

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就是——

  • 如果一个的工作无法发挥他的才干,同样的工作,其他人可能不需要怎么努力就能轻松驾驭,而这个人无论怎么努力,都无法达到其他人的水平;或者即便得到了,这样的一个过程也是异常艰难。

为什么同样做销售,为什么有人悟性很高出单很快,而有的人很努力照样出不了业绩?

表面上看,他们用的都是同一种知识和技能,但最终决定核心竞争力的,恰恰是背后看不见的、鲜为人知的“才干”——可以不夸张地说,这才是人与人职业发展差距的背后,更为扎心的真相!

如果不清楚这个“开关”,那么你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,很容易一错再错:

  • 如果你之前从事的是一份996的工作,一份995的工作会让你眼前一亮;

  • 如果你之前从事的一份月薪3k的工作,一份月入3w的工作可能会让你心生渴望;

  • 如果你长时间从事市场类的不稳定工作,体制内的稳定也可能对你产生过致命的诱惑......

但问题是,这是你的真实诉求,还只是在压力状态下呈现出来的伪诉求呢?

这样一个时间段,请一定思考这几个问题——

  • 你身上的“开关”(才干)是什么?

  • 什么样的工作能够启动你的这个“开关”?

  • 找到了这个“开关”,再去分析接下来需要做些什么?

......

综上所述,在进行职业方向选择的时候,最核心的决策依据,在我看来就是“才干”:你需要找到这样东西,然后再围绕才干,寻找到相应的路径和方法,打造属于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——只有当一个人具备了核心竞争力,才具备抵御未来风险的真正保障!

而唯有在这个基础上确立的职业目标,才是最为根本的、最适合你的规划方案。

以上。

-关于作者-

赵晓璃,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,国家心理咨询师,职场作家。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《停止盲目努力: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》,是职业规划领域为数不多的咨询实战及个人发展实用书籍。职业规划及工作方法干货类书籍《从极简到极致: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》被评为2018年度经管类十大好书。微信公众号“璃语职美人”(crystal_words),新浪微博@赵晓璃,抖音@职业规划师赵晓璃。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